【科技日報】科學的春天里 翩翩起舞的 “兩只蝴蝶”
發布時間:
2014-05-04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再次鄭重宣告了科技創新對于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那么,何為創新?怎樣創新?如何成功實現創新創業? 2月25日《科技日報》刊發文章——《科學的春天里,翩翩起舞的 “兩只蝴蝶”——記腦科學研究員孫作東、王文華伉儷》,文章講述的是我省一對科技伉儷如何突破各種禁錮而執著科技創新,取得填補空白的重要科技成果,并最終將這些科技成果在本省就地實現產業化,真正將科技轉化為現實中的生產力的事跡。同時,他們積17年之功,打造出一個引領行業發展的高科技企業,在帶動就業、創造稅收的同時,也為我省高新技術產值持續增長貢獻了力量。
閱讀他們的創新故事,你會感慨良多,也許你會總結出“創新就是不走尋常路”、“創新就是在質疑的聲音中堅持已選定的方向”、“創新要突破專業的限制和世俗的偏見”、“創新應該接地氣、應該與現實中的需求緊密結合”、“創新在專注、執著的同時也要勇往無前”、“成功創新后成果不能束之高閣,要盡快產業化,造福百姓和社會”等等這些充滿了正能量的觀念。
本報特轉載《科技日報》這篇文章,讓讀者去品味這對科技創業伉儷為創新創業詮釋的全新內涵。在當前大力提倡科技創新創業的今天,他們的創業故事既具有啟發意義,又發人深省、催人奮進,充滿了關于創新、專注、執著、行動力以及決斷力的教益,希望能為我省更多的創新創業者提供借鑒。

孫作東:1988年畢業于哈爾濱理工大學,研究員,黑龍江省亞歐腦科學研究院院長,“腦細胞激活論”創立者,奧博腦健康系列產品發明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杰出民營科技企業家”,第十三屆“黑龍江省十大杰出青年”;腦科學院,創建于2000年,主要從事神經遞質調控、神經元活化、神經系統修復、神經功能信息系統等方面的研究。王文華:1988年畢業于哈爾濱工程大學,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哈爾濱奧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先后主持和完成了國家、省、市科研課題30余項,是奧博腦健康系列產品產業化主要負責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第八屆“哈爾濱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奧博公司,創辦于1996年,現已發展成為在國內腦健康領域處于龍頭地位的專業化公司,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是黑龍江省首批博士后創新創業實踐基地。

哈爾濱理工大學校長李大勇對學子孫作東欣賞有加,曾以“淺溪嘩嘩作響,深潭默默無聲”形容他的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品格。圖為哈理工60周年校慶時,李大勇校長(左)代表學校接受孫作東(右)捐贈。圖片來源于哈理工校園網。

2009年11月12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邀請到世界最富有的兩個人,其中一人是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學生問:“您覺得哪個行業會誕生下一個比爾·蓋茨呢?”比爾·蓋茨答:“我們還無法治愈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癥(老年性癡呆癥)等疾病。可以肯定,我們會不斷對此繼續研究,這是我看好的三大行業之一”。
2012年9月19日,英國《獨立報》報道,制藥業巨頭五年來遭遇五次重大失敗,阿爾茨海默癥新藥研發或停止。在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藥物試驗失敗后,世界主要的制藥公司正在降低尋找治療阿爾茨海默癥新藥的力度,用藥物阻止或者延緩病情發展的前景變得渺茫。
而此時,就在全世界的科學家對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癥這二個世界性醫學難題感到束手無策之際,有一對年輕的中國科研人員,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就已悄悄地對此展開了研究與探索,并已經取得較大突破。
他們不但于2011年成功研制出了世界首臺帕金森治療儀,而且,更讓世界同行科學家們意想不到的是,由他們研制的阿爾茨海默治療儀在幾年前就已經進入了國家臨床試驗基地,現臨床試驗已經接近尾聲,臨床數理統計學意義已經顯現,此項目一旦獲批入市,將有可能填補相關領域的國內外空白。
這一對年輕的中國科研人員,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孫作東、王文華伉儷。
莫道君行早 更有早行人
機遇偏愛那些事先有準備的人。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孫作東就提出了“腦細胞激活論”,并據此理論發明了腦復康治療儀,是將內源性神經遞質調控技術應用于疑難腦病治療上的先行者,領先于國際同行業。
對孫作東來說,從事腦科學,純屬偶然,能有所作為,實屬必然。這位當年工科院校的畢業生,很難讓人把他與腦科學研究者的身份聯系在一起,尤其是在講究“科班兒”出身、“血脈”正統的醫學界,以一個“門外漢”的身份邁進,其艱辛程度可想而知。
1990年,為了救母親,他愛上了醫學;1994年,為了救岳父,他發明了腦復康治療儀。岳父當時是腦出血,做了開顱手術后留下了全身癱瘓、意識不清、失語等后遺癥。岳父是腦復康治療儀第一個臨床試驗者,也是首位受益者,幾個月后能夠下地慢慢行走了。
之后,腦復康治療儀經過了國家臨床基地的臨床試驗,并于1996年通過了黑龍江省科學技術成果鑒定,同期獲得了國家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曾先后被列為黑龍江省重大科技攻關計劃項目、重大科技產業化項目、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國家科技企業創新基金重點支持項目,榮獲中國發明展覽會專利金獎和法國巴黎國際博覽會列賓獎。
一位詩人說過,“愛你的親人吧,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孝心,救了母親,也救了岳父,同時也激發了孫作東與王文華伉麗攀登科學高峰的靈感和才智。
從此,他們義無反顧地踏上了科技創新、創業之路。
博觀而約取 厚積而薄發
2005年3月,在奧博公司的一次重要科技計劃會上,孫作東提議將研制開發帕金森治療儀列為企業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項目之一。當時,他的這一提議遭到了公司高管們的強烈反對,主要原因是,“帕金森病是世界性醫學難題,課題太大,投資太大,成功的幾率又太低,而此病的發病率也不高,即使研制成功了也無利可圖。”
在企業內部一片反對聲中,王文華發表了個人見解,她認為,“若能夠攻克這樣一個世界性醫學難題,不僅代表著企業科技創新的高度,同時也代表著一份社會責任。更何況,我們的研發團隊有著多年的腦科學理論研究基礎與臨床實踐經驗,成功的可能性應該很大,不立項可惜。”
因為,她了解孫作東,相信孫作東。
還有,黑龍江省科技廳和哈爾濱市科技局的有關人員,憑借多年來對孫作東、王文華夫婦的了解與信任,力排眾議,決定將該課題列為省、市“十一五”重大科技攻關計劃項目予以重點支持,并鼓勵他們說,“科技攻關允許失敗,更何況是世界性醫學難題”。同時立項的,還有抑郁癥治療儀。
孫作東、王文華夫婦率領科研團隊,經過多年的刻苦攻關,終于成功研制出了帕金森治療儀和抑郁癥治療儀,經科技查新,均為世界首臺。2011年1月3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同時為這兩個“世界首臺”頒發了國家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
愛因斯坦曾說過,“阻礙我們學習的正是我們所受到的教育”。表面上看,科學研究中,以團體合作形式取得的成果在增長,而且孤軍奮戰取得輝煌成就的事例似乎越來越少了。但深入分析會發現,重大理論創新和發明創造永遠保持著個人的性質,即創造性的新發現,往往首先是在某一個人的大腦中產生的。
從1994年 “腦細胞激活論”學說的首次提出,到腦復康治療儀的問世,再到世界首臺帕金森治療儀、抑郁癥治療儀的誕生,他們不斷地用自己發明的腦健康系列產品反復驗證了“腦細胞激活論”,時間跨度整整20年。“學術上的抱負與占領市場這兩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是高度一致和相互促進的”。對此,孫作東非常感慨:“20年來,我們一直處在省市有關部門的精心呵護之下,若沒有黑龍江省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也許我們真的堅持不到現在。”
依據“腦細胞激活論”所研發的帕金森治療儀,突破了目前國際上治療帕金森病主要依賴藥物和手術的局限,讓這一世界性醫學難題有了新的治療方法;依據“腦細胞激活論”所研發的抑郁癥治療儀的誕生,意味著人類的“不快樂”并非都必須用藥物來解決,抑郁癥又有了新的治療途徑。
兩項“世界首臺”的問世,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國內外數百家媒體紛紛以《我國科學家成功研發世界首臺帕金森治療儀》《世界首臺抑郁癥治療儀在哈研制成功》等為題予以報道和轉載,新華社也以多種語言向全世界發布了消息。
孫作東與王文華夫婦,如今正行走于國際尖端科學的最前沿。他們的工作,引起了國內外科技界、醫學界、學術界和戰略投資家們的特別關注,同時也得到了國家及省、市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帕金森治療儀,先后被國家列為科技企業創新基金重點支持項目和黑龍江省“十二五”重點推進產業化項目,2012年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抑郁癥治療儀,被列為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和國家火炬計劃項目,2011年獲黑龍江省優秀新產品一等獎……
科技創新路 辛苦心不苦
孫作東和王文華夫婦,相扶相攜二十余載,家庭事業兩不誤,相互配合之默契,早已成業界美談。現在,孫作東任黑龍江省亞歐腦科學研究院的院長,從事腦科學基礎理論研究和腦健康系列產品研發工作,王文華任哈爾濱奧博醫療器械公司的總經理兼總工程師,負責腦科學院科研成果產業化工作,他們夫妻一個主內,一個主外,猶如兩只浪漫的蝴蝶,在科技花叢中翩翩起舞。
孫作東,純樸、睿智,和記者在一起,談笑風聲,很難讓人把他與一個滿身光環的嚴謹的腦科學研究員的形象聯系在一起;王文華,灑脫率真、開朗時尚,熱愛運動和音樂,尤其擅打乒乓球,會多種樂器,高興時自彈自唱,時常陶醉在《青藏高原》上,接近專業水準。“高尚,是屬于‘讀你千遍也不厭倦’的女人”,孫作東如是評價自己的妻子;王文華又是如何評價自已的老公呢?“執著,認為孫作東是‘熊貓’級的人物”。
家庭,在他倆兒心目中永遠是第一位的。這些年,因工作關系,夫婦二人經常出國或奔走于國內各大城市之間,但他們有一個約定,“要行動,就一起行動,即使分離一段時間也盡量不超過半個月”。孫作東的父母和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們唯一的女兒如她母親一般兒陽光、漂亮,與父母處成了“鐵哥們兒”,無話不談,上高中時就是黑龍江省“十佳優秀中學生”,是第四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
對和諧家庭的理解,孫作東認為,“幸福是動態的,愛情需要經營”,而王文華則解讀為,“幸福的老人是兒女‘哄’出來的,優秀的丈夫是妻子‘慣’出來的,賢慧的妻子是丈夫‘疼’出來的,杰出的孩子是父母‘夸’出來的”。
淺溪嘩嘩響 深潭默無聲
關于人生與事業,孫作東、王文華夫婦感悟很深,認為一生專注于一件事的人是令人敬畏的。無論是搞科研,還是做企業,一定要有定力,要耐得住寂寞,要有所為更要有所不為。企業家要有自立精神和自救能力,謹慎交友,低調做人,遠離風險和犯罪。風物長宜放眼量,凡是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的事情,一概不做。做事一定要量力而行,放棄,同樣考驗著企業家的勇氣和智慧。德厚方能載物,德不厚,飛不高,也走不遠。金錢和權力應掌握在有品德的人手里,否則害人害己。尤其是企業家,更要學會自律,清高一點兒沒什么錯,這樣做,既保護了自己,也對呵護過你的人負責任。
這些年,他們夫婦也正是這么做的。因為他們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更多的時間需要“靜”,夫妻二人也因此推掉了很多社會活動,錯過了好多與親朋好友歡聚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也正因為這樣,才有了多項世界級科研成果的誕生。
錢學森曾說過,“中國不缺少科學家,而缺少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企業家”,他們對錢老的話是這樣解讀的,“中國不缺少科學家,也不缺少企業家,而是缺少既掌握科學技術又能夠將其轉化為生產力的科技型企業家”。
“我的激情動力來自于產品,而不是利潤” ,喬布斯如是說。他們夫婦認為,現在有些民營企業,之所以壽命不長、經不起風浪,和企業家的短視以及過于注重市場行為有關。科技人員辦企業,可能會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效益、可持續性的平衡與統一,時間越久,生命力越強大,經濟危機就已說明了一些問題,真正的高科技企業幾乎沒有受到什么沖擊和影響。
他們創辦的哈爾濱奧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經過近20年的精耕細作,現已發展成在國內腦健康領域處于龍頭地位的專業化公司,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是黑龍江省首批博士后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在黑龍江省同行業中經濟效益連續六年穩居第一,曾獲黑龍江省科技效益一等獎;他們研發的奧博腦健康系列產品,讓國內外50余萬腦病患者成為受益者。他們夫婦用實際行動打破了“好產品不過三兩年、民營企業存活不過四五年”的“民營企業宿命論”。
心中有大愛 起舞也翩翩
孫作東、王文華,這一對徜徉在科技創新大道上的伉儷,以其執著的人生信條、嚴謹的科學態度、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優良的品德,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在榮譽和成績面前,他們沒有停步,正在堅定地邁向遠方。
在帕金森治療儀科技成果鑒定會上,他們感言,“在攀登科學高峰的崎嶇山路上,我們每個人既是前人也是后人,科學就是在這種否定與肯定中進步的。如果沒有帕金森病以往的治療方法和手段做科研基礎,如果沒有臨床專家們對左旋多巴、腦起搏器臨床效果實事求是的總結和對帕金森治療儀的客觀評價,就不可能有世界首臺帕金森治療儀的誕生,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為了人類的腦健康事業付出了諸多艱辛的醫學界、科技界的前輩們”。
“十二五”期間,他們又確定了下一步科技戰略發展規劃:依據“腦細胞激活論”研發的阿爾茨海默治療儀,預期目的主治老年性癡呆、血管性癡呆,已被黑龍江省列為重大科技攻關計劃項目;還有植物人促醒系統……
腦科學,被認為是人類的最后的科學尖端。從他們的昨天、今天,我們依稀地看到了他們的明天。無論他們最終問鼎與否,都應該得到全社會的鼓勵與呵護,因為人類的進步就是科學的進步,而科學的進步需要像他們這樣的人!
也許不遠的將來,創造奇跡的人可能就在我們的身邊,他們的明天給熟悉他們的人們留出了無限的遐想空間,讓人充滿期待!
大雪輕無痕,細雨潤無聲。繁重的科技創新工作,并沒有影響到他們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將“知識”與“經濟”結合在一起,把“經商”和“濟世”統一起來,是他們夫婦始終守望的準則,就連他們的女兒,小小年紀也加入了他們的愛心行列。2007年,她獲得了5000元的國家青少年科技獎,這個獎項的基金是團中央用鄧小平生前稿費設立的,所以特別有意義,她也特別地珍惜。盡管如此,她還是捐了出來,資助了24名家庭貧困、成績優異的鄉村小學生,而自己僅留下一張面值100元的,并題了字,“永久的紀念——鄧小平爺爺給的”,而后小心翼翼地加了塑封,珍藏了起來……
“力所能及的為社會做些事情,應是公民的義務,不想靠這個出名。”王文華如是說。這就是他們的另一面人生,心存大愛,舉重若輕,虛懷若谷。
此時,我凝望著眼前的這一對夫妻,就好像欣賞一幅三維立體畫,越看越有內容,畫中真有畫!我似乎看見了一幅動感十足的畫卷,在徐徐展開,畫中有玫瑰、叢林、小溪、蝴蝶…… 鳥語花香,如詩如歌,栩栩如生。現實中的孫作東、王文華伉儷,就像立體畫中的兩只蝴蝶,翩翩起舞,浪漫而又美麗。
此刻,《兩只蝴蝶》這首歌,仿佛又悠揚地在我的耳畔響起——
“親愛的,你慢慢飛,小心前面帶刺的玫瑰;親愛的,你張張嘴,風中花香會讓你沉醉;親愛的,你跟我飛,穿過叢林去看小溪水;親愛的,來跳個舞,愛的春天不會有天黑……”
又一個“科學的春天”到來了!(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云)
■鏈接
帕金森病(Pakinson’s disease,PD)
1817年,英國醫生詹姆斯·帕金森(James Parkinson)首先發現了一組以震顫為主要癥狀的神經系統慢性進行性疾病,并將這種病稱為“震顫性麻痹”。為了紀念詹姆斯·帕金森醫生,于1892年將“震顫性麻痹”改名為“帕金森病”。本病的主要癥狀包括震顫、強直、運動不能、姿態異常及平衡喪失。
帕金森病是世界性醫學難題,全球大約有400多萬患者,中國已超過200萬,且每年新增近10萬。目前,藥物治療只能控制癥狀而不能治愈,且不能停止或改善疾病的發展,其日益突出的失效現象和不良反應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手術治療主要有毀損術、腦深部電刺激術和組織細胞移植術,毀損術因其對腦神經的破壞不可逆,還會產生很多并發癥,有的終身致殘,現已不主張采用;腦深部電刺激術,即安裝腦起搏器,因其需要在腦內植入異物而存在風險,且費用高昂,約12萬—26萬之間,有條件做手術的醫院和患者十分有限,目前我國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尚不足2000例;組織細胞移植術,利用立體定向技術向腦內移植能夠產生多巴胺的神經細胞,如胎腦或神經干細胞,尚處于探索中。
奧博帕金森治療儀適用于輕、中度帕金森病,2011年1月31日獲得了國家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該儀器突破了國際上治療帕金森病主要依賴藥物和手術的局限,是治療帕金森病的又一新方法。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
1906年,本病由德國醫生阿爾茨海默(Alois Alzheimer)首先進行了描述,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病,起病隱襲,病程呈慢性進行性,是老年期癡呆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因此又叫老年性癡呆。主要表現為漸進性記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人格改變及語言障礙等神經精神癥狀。
阿爾茨海默病是世界性醫學難題,全球大約有2500萬AD患者,在65歲以上人群中約為5%, 85歲以上人群中約20%。隨著人口的老齡化,AD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對于進行性的AD病人,還沒有任何藥物能夠阻止或延緩其病情的發展。此病較為公認的發病機制學說是腦內膽堿能神經元減少,導致乙酰膽堿(ACh)合成、儲存和釋放減少,進而引起以記憶和識別功能障礙為主要癥狀的一系列臨床表現,而膽堿能神經遞質是腦組織中的重要化學物質。
奧博阿爾茨海默治療儀,預期目的主治老年性癡呆、血管性癡呆,依據的是孫作東“腦細胞激活論”,應用的是“內源性神經遞質調控技術”,已被黑龍江省列為“十二五”重大科技攻關計劃項目,目前臨床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數理統計學意義已經顯現,有望成為有效治療AD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相關新聞
哈爾濱奧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馬端街39號
官方客服電話:400-600-4017
行政綜合辦公室:0451-82353728
臨床事業部:0451-82289506 / 82269160(傳真)

奧博醫療

腦康復之家

腦科學網
Copyright © 2023 哈爾濱奧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中企動力 | SEO標簽 營業執照 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黑)-非經營性-2016-0017